位置导航: 浙江食品网 > 电商推广

东方金诚:5月MLF等量平价,6月存在“双降”可能

发布时间:2022-05-16 13:26   内容来源:证券之星   责任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6185   

日前,央行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本月到期MLF 1000亿元,本月MLF操作利率为2.85%,与上月持平。

对此,东方金诚解读如下:

首先,5月份MLF没有增加,这主要是由于4月25日RRR降息的实施近期市场流动性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不需要增加MLF的量来补水

4月份MLF到期量为1000亿元,央行实施1000亿元操作,也就是说这个月是连续第二个月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受央行上缴结余利润和RRR降息的影响,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4月份,商业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平均收益率为2.45%,5月份以来进一步降至2.30%至2.39%区间这与2.85%的MLF利率形成了明显的倒挂,意味着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整体上已经明显低于通过MLF从央行融资的成本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倒挂期间,MLF操作多以等量或减量的方式延续,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有所下降

就当前金融领域而言,主要问题不是市场流动性不足,而是疫情和房地产下滑的影响,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明显疲软因此,接下来的重点是规划新的政策工具组合,有效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促进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尽快由降转升这是增强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5.5%左右的关键

二是5月MLF利率维持不变,降息预期再次落空。

5月MLF利率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这意味着1月政策降息后,货币政策在价格型工具方面仍处于观察期,也意味着继3,4月后,市场的降息预期再次落空分析背景后,我们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下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近期海外金融环境明显趋紧,以美联储5月加息和宣布收缩计划为代表受此影响,4月底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明显加大,整体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从内外两方面考虑,现阶段国内货币政策采取大刀阔斧的宽松措施较为审慎二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疫情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逆周期调控主要侧重于结构性政策导向鉴于房地产下滑对宏观经济的拖累,央行昨日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这说明针对楼市的定向调控措施也在推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月份下调政策利率的紧迫性

3,6月实施双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考虑到此次疫情的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巨大影响,增量政策工具可能不仅限于扩大小贷再贷款规模等结构性政策为了有效提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通过降准降息降低贷款利率,尽快加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低到高,从而为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创造条件,可能是下一步货币政策操作的另一个重要着力点此外,虽然5月15日央行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20个基点,但历史规律表明,为了帮助楼市尽快企稳回升,大幅下调房贷利率是必要的这意味着仍有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直接推动5年期LPR下行

我们判断,鉴于年内国内通胀形势总体温和可控,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大,海外金融环境收紧不会对国内央行货币宽松取向产生实质性约束事实上,中美货币政策的错位发生在2014—15年和2018年,并不影响当时央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取向近期,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一直充分预期美联储将收紧政策美联储也已经开始加息并减少购买债券的代码,但这并没有影响国内央行去年12月的RRR降息和今年1月的降息

April月和5月的报价可能会分别下调。

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LPR报价下调往往需要连续两次整体RRR下调,4月的RRR下调只是连续计算的第一次不过,为了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从目前的低位进一步下降,我们预计5月份一年期LPR报价仍将下调主要原因是除了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外,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力度引导存款利率下行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2年4月,人民银行引导利率自我调节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调整该机制的建立旨在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的变化,提高存款利率的市场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的健康竞争秩序目前的直接目标是推动刚性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下调从效果来看,新机制建立后,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在4月下旬下调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进行了相应下调最新调查数据显示,4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由此,银行负债端成本降低,可能成为5月份1年期LPR报价下调的主要动力,至于5年期LPR报价是否会同时下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5月15日央行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的背景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