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浙江食品网 > 电商推广

银行信贷投放提速金融“活水”流向“实”处

发布时间:2022-10-31 08:57   内容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肖鸥      阅读量:15505   

有助于稳定经济市场,加快银行信贷投放,提高效率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其中工业中长期贷款,普惠金融贷款,绿色贷款增长较快同时,近期三季报也显示,多家a股上市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银行体系信贷投放仍将保持一定增速

大行为的主要信用保持放量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前三季度信贷的放量,在多家a股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作为大行为主力军的信贷投放增量数据引人注目从三季度单季度增量来看,六大行三季度单季度信贷投放2.42万亿元从前9个月累计信贷投放来看,六大行共新增9.48万亿元,贷款存量余额9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6%

其中,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新增2.2万亿元,建设银行新增2.1万亿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分别新增1.69万亿元,6444亿元和6450亿元。

前三季度,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的贷款也有所增加如兴业银行前三季度贷款规模为4.8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057.48亿元,增长9.16%厦门银行三季报显示,收入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截至9月末,该行实现个人贷款及垫款73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5%

银行三季报也显示,在加强实体支撑的同时,多行盈利能力也保持稳定增长六大行中,邮储银行净利润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38.49亿元,同比增长14.48%工行净利润增长6.76%,建行增长6.52%,中行增长5.85%,农行增长5.78%,交行增长5.47%

很多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很快截至三季度末,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07%,明显高于前两个季度常熟农商行和苏州农商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23%和20.65%

稳增长信贷有重点。

同时,从贷款投向来看,基建,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等领域也是银行信贷投向的重中之重。

央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2.6个百分点。

本外币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主要是今年以来制造业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这背后的原因是,前期央行开展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理财表示‘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更重要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给予了大力支持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说

该行三季报也印证了上述趋势截至三季度末,建行对制造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5400亿元,增长32%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加8100多亿元,增幅37.5%,是同期增幅的3.5倍

此外,根据上述央行报告,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普惠金融人民币贷款余额3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全部贷款1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大行的普惠贷款增速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截至三季度末,工行普惠贷款余额增加4100多亿元,增幅37.6%中国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增加3087亿元,同比增长35.02%,客户数较年初增加10.59万户邮储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16%以上

四季度稳定盈利仍有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在狠抓政策落实,促进经济企稳的大环境下,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仍是巩固经济企稳的关键因此,四季度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将保持一定的增速

王庆表示,总体来看,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保持同比增长势头,宽信贷有助于稳增长至年底。

预计四季度信贷投放仍将呈现总量平稳增长,结构分化的特点澳门国际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任涛表示,三,四季度开工的一些重点基建项目,预计后续建设将继续增加,带来可观的持续融资需求同时,四季度为满足基建投资,冬季供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需求,能源供应,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潜在信贷需求也将扩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也表示,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品牌